文章目录[隐藏]
2021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www.尊龙凯时888
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四到团组,9次深谈“党史”,以“史”论今,语重心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时间节点,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了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百折不挠、苦难辉煌的不凡历程,而红色档案中则记录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近日,央视新闻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重磅推出,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在杭州盛大揭幕,通过红色档案展示党的辉煌,用红色档案讲好党史故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从这一件件红色档案中,去感受烈火淬金的精神锋芒,读懂百年大党的胜利密码,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新征程。
从红色档案中追忆“红船精神”,不忘初心再出发。总书记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讲到,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百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到古田,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这一路走来,共产党人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初心不变,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去弘扬“红船精神”,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去跨越复兴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改革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让新时代的“红船”在劈波斩浪中驶向光辉的彼岸。
从红色档案中赓续“红色基因”,坚定信念跟党走。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向全党全社会注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不朽信念。红色基因,是根植于我们党的肌体、流淌在共产党员血脉中的遗传因子,是中华民族共存共荣的精神族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政治优势。从红色档案中,我们能够看到毛泽东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能够看到贺龙喊出“中央叫我干,我就干”的壮志,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党员干部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时时与党员标准、岗位职责、使命任务对照比较,做坚守信念、绝对忠诚的传承者,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去书写为人民服务岗位上的“纸短情长”。
从红色档案中挖掘“红色资源”,知行合一谱新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必须利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从红色档案中的革命故事、英雄人物、党的光辉足迹、烈士的遗物、珍贵的家书、光荣传统里挖掘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科学规划好、保护修缮好、开发利用好各处革命旧址遗址等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搬进“红色课堂”,将“红色课堂”融入工作日常,引导党员干部在这些身边人、家乡事的鲜活教材中,受到感化和教育,生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知行合一中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用眼中有远方、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去谱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华彩篇章。
近日,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学党史中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笔者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的选调生,来到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安徽省霍山县但家庙镇工作,而舒传贤作为安徽霍山的一个红色符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舒传贤,是“六霍起义”的总指挥,皖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在他身上,我读懂了三点“传承”。
革命斗士舒传贤,在艰苦斗争中“传承”信念坚定、勇于牺牲的奉献品质。无论是成为安徽学运领袖,还是推动安徽国共合作;无论是发动六霍起义,还是在肃反中据理力争,舒传贤一生都在艰苦斗争。民国20年,舒传贤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因抵制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与其妻同时被秘密杀害。这位革命先驱,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坚持斗争、不畏牺牲。当今世界局势风云诡谲,2021年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年,漫漫征途,风险挑战诸多,怎样才能在风险中毫不畏惧、在挑战前不动如山?——传承秉持斗争精神,是防范化解各种艰难险阻的秘密武器。不论处在何种时期,党员干部必须永葆斗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甘于奉献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求实创新舒传贤,在探索道路中“传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进步思想。舒传贤多次制定灵活的对敌斗争策略,执行正确的各项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冒着极大风险调整战斗部署,避免了更大牺牲……这些无不体现了求实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此外,舒传贤还非常注重思想建党,经常组织进步青年开展各种培训以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更应当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提高“七种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断利用科技、结合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乘风破浪的奋斗姿态、积极开拓的进取心态,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史书上再添一笔明亮的色彩。
群众路线舒传贤,在为民谋福中“传承”团结群众、一心为民的优良传统。1929年春荒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舒传贤指出,我们党应当大胆领导农民同地主豪绅作坚决斗争,可以发动群众扒地主粮食,并决定先拿剥削农民血汗的积善堂大仓开刀,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及拥护。舒传贤亲自动员,鼓励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斗争,扒粮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全县共计扒粮约3000担,解决了农民无米下锅问题,也进一步团结了群众、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除了扒粮斗争,以舒传贤为领导之一的革命根据地作风优良,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先后开展三次土地革命,最直接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从而取信于民。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赓续传承团结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时刻铭记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红源广场上,4米高的舒传贤像静静地立着,神态沉稳、目光坚定。他看着全体党员传承发扬艰苦斗争、求实创新、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看着坚强勇敢的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将革命事业薪火相传、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在他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近日,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百年党史中,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年轻干部要以英雄为“镜”,凝聚奋进“三力”,让生命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书写人生精彩篇章。
以英雄为“镜”,从“赤诚初心”中映照前行之力。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回首百年风雨,从“巾帼不让须眉”的脱贫攻坚英雄白秀枝到“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的抗“疫”英雄张定宇再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英雄陈祥榕,他们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把爱国情怀放在心中,把初心使命践行到行动中,扛起了责任担当的大旗,不惧艰辛困苦,践行初心使命。在风险与挑战共生、机遇与发展并存的今天,年轻干部要崇尚英雄,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以他们为榜样,把英雄力量作为航海路上的明灯,引领自己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赤子之心、忠诚之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主动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在基层沃土中经风雨、长见识、强筋骨、学本领,做一个敢做事、真做事、愿做事的实干家,凝聚前行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以英雄为“镜”,从“良好家风”中映照发展之力。伟大家庭孕育优良家风,优良家风孕育民族英雄。从全部“战”在一线的杜家四兄妹,到为国守边的“三代”帕米尔雄鹰,再到“上阵父子兵”的扶贫干部莫氏父子,他们扛起了责任、践行了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家风,让爱国主义情怀和为民服务之心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未来事业蓬勃发展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希望,要锤炼出如英雄家庭般的优良作风,用血脉传承爱国情怀、用行动践行爱家之情,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和爱国梦统一起来,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奋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推动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凝聚发展力量。
以英雄为“镜”,从“和衷共济”中映照人民之力。“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总书记发表的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动人心扉,回首百载岁月,从嘉兴南湖红船到十四年抗日战争,再到疫情防控、抢险救灾,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感染了很多人,更影响了更多人,使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从齐心协力保家园到同心聚力谋发展,再到全民同心抗疫情,展现了缪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彰显出党和人民群众的坚强团结是战无不胜的根本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白,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越过一个又一个的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众人拾柴火焰高,党员干部要以英雄为镜,发挥先锋示范作用,以真抓实干、踏石留印的实干作风,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成为一个服务群众不打折扣、不谈条件的暖心人,引导更多人民群众投身到社会建设中来,在新时代浪潮中积极主动作为、贡献平凡力量。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党员干部要以英雄为镜,从中汲取榜样力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担使命、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鉴古知今,学史明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过残酷的环境,遭遇过失败的挫折,背负过沉重的压力。百年风雨征程,我们党何以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学好党史必修课,就要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读懂蕴含其中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必然,汲取真理力量,赓续奋斗使命,以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更加自觉的姿态踏上新征程、投身新伟业。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井冈山八角楼上的灯光下,诞生了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了党内“三股歪风”,成为作风建设的源头活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启改革开放大变革的时代序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推进伟大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找到了适合我们自己的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大道”。百年党史深刻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代中国的全部主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好党史必修课,党员干部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读懂百年风雨背后的历史大逻辑,汲取真理力量,为初心溯源,为思想筑基。要把学习党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之上,以马克思主义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照亮前行道路。要把学习党史与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夯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强化理论武装中用好破解难题的“金钥匙”,练就奋进新征程的真本领真功夫。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出一条血路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一代代共产党人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铸就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成就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铸就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史”,凝练成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进的精神谱系。百年党史深刻昭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奋斗得来的。精神的力量无坚不摧,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任何困难都压不垮我们。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更大、挑战更多、任务更重。学好党史必修课,党员干部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读懂百年成就背后的创业大逻辑,把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赓续奋斗使命,扬帆复兴征程。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结合起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清除思想上的尘埃,洗涤心灵上的污垢,品读可歌可泣奋斗故事,赓续“红色基因”,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起来,振奋斗争精神、奋斗精神,在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夯实国内大循环战略基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各项中心重点工作中勇当“开路先锋”、勇开“顶风船”,把握“危”中之机,抢抓发展之“先”,书写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的新时代“赶考”答卷。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近日,《平“语”近人——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二集《直挂云帆济沧海》将我们拉回民族的“历史长河”。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奋斗历程中,曾面临“朝不保夕”的紧张局面,也接受过“来势汹汹”的大国挑战,终于迎来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美好局面。当好赶路人,矢志不渝朝着中国梦、强国路起航奔赴。
于“历史光影”中领悟“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逐梦之路。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华民族用历史经验为我们传递出敢梦、敢做、敢担当的使命感。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历史典故为我们传递出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也正是这种历史经验的传递,让一代代中国人义无反顾投身于民族建设中。回望历史,中华民族有过灿烂夺目的古老文明,却也遭受过列强凌辱、民不聊生。文明古国的骄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让大国沦为“牵线木偶”。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沉睡的雄狮”苏醒了,十四年抗战的血泪史打下的是建设与发展的根基,传递的是不折不挠、敢于逐梦的反抗精神。
于“筚路蓝缕”中体味“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发展之路。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红船精神”引领我党走过百年风雨征程,两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走出一支支英勇不屈的伟大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八七会议、“农村包围城市”的秋收起义、拨乱反正的遵义会议……中华民族渐渐“挺直了腰板”,终于“站了起来”。改革开放把我国带向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中国梦从“镜中花、水中月”的美好构想一步步走向实质奔赴。“有志者,事竟成”让敢于追梦的中国人民有所盼、有所想、有所作为。风雨兼程的奋斗路途中,这个“一心为民、依靠人民”的伟大政党走出了这条利国利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于“继往开来”中收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强国之路。“东方红”一号开启不凡“航天梦”,“神舟系列”打破载人航天“零突破”,“嫦娥号”、“蛟龙号”、首发的航空母舰……一项项技术的突破传递出的是中国科技创新“质的飞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历史性成就的创立实现的是历史性的变革。当下,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之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民小康奔赴之路行稳致远,党与人民合力攻坚。“强国梦”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让百姓有了更为强烈的归属感、获得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不卑不亢地走好脚下每一步路,是中国人民在奋斗历程中的真实写照与行动指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梦想的打造需要持久的输出与长远的坚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征途中,走好脚下路、做好“筑梦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之下,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实现国家富强,成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历史蜕变。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深入学习、准确理解党的奋斗史、发展史,才能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才能深刻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善于从党史学习中“强三力”,凝聚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
学好党的历史,铸牢“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疫情不退我不退”,这一句又一句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读懂党的百年奋斗故事、回望党的艰苦创业历程、不忘党的初心,认清历史脉络、把握现实方位、辨明发展走向,学习他们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的革命信念,切实做到学史增信,不断锤炼信仰信念、磨练思想道德、锻炼意志品质,始终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认识到位,对党绝对忠诚。
学好党的历史,汲取“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动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回望百年峥嵘岁月,正是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我们党才能走向胜利走到今天;展望下一个“一百年”,新征程任重道远,人民群众依然是我们党应对挑战的依靠力量。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以史为师,对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读“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把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谱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学好党的历史,提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业务能力。“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百年党史时间轴上的一个个重大时间、重大事件、重要地点和重要人物,都是党不断在历史实践中检验真理、积累经验的最好总结。开展百年党史的学习教育,不仅仅是让党员干部缅怀先辈楷模,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更是要在历史洪潮中吸纳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与此同时,绝不能将历史经验当作“固定公式”以此生搬硬套,要勤学善思、学以致用,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实现“古为今用”,真正做到学史力行,在推进各项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一个接一个“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一个接一个“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学好党的历史,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日前,教育部部长在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抓好政治引领,把握青少年特点与需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党史教育正是对青少年开展知史爱党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难得机遇。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植根于青少年心灵,引导他们一心向党、立下宏志、报效祖国。
开掘党史“富矿”,为青少年开启红色故事的宝库。翻开百年党史,井冈山故事、长征故事、抗战故事、“两弹一星”故事、“嫦娥飞天”故事、抗洪抢险故事、抗击疫情故事等党的故事不胜枚举,“朱德的扁担”“半条棉被的故事”“绣红旗的故事”等革命故事千千万万,方志敏、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杨利伟、袁隆平、钟南山、陈薇等不同时代的英雄故事灿若繁星。面对如此丰富的红色宝藏,需要我们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分门别类挖掘梳理,准确把握红色故事蕴含的光荣传统、伟大精神,以及印刻其中的红色基因密码,为青少年准备好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精神大餐。让广大青少年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纪律严明等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发扬光大。
多点综合发力,让红色基因植根于青少年心灵。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通过四史教育,让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开展党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心灵,需要多管齐下、综合发力。要坚持用好课堂主阵地,深挖教材中的红色资源,把学习红色故事融入课堂,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要用好党史教科书,把红色故事讲充分,把道理讲明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通过观看红色影视,唱响革命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云端”党史揽胜,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红色故事印刻的精神密码并融入血脉;要发挥业余党校、团校的组织引领作用,系统学习党的知识、基本理论;要上好“社会大课”,请老党员、老革命、老干部宣讲红色故事,请英雄模范宣传抗洪、抗疫、脱贫攻坚精神,引导青少年在今昔对比、体悟家乡巨变中,感受党的伟大与光荣,涵养真挚的爱党爱国情感,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完善制度机制,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把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系统规划、久久为功。要完善红色故事宣讲常态化机制,把讲好红色故事、根植红色基因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整体规划,融入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框架,形成人人要讲、人人会讲、人人爱讲的浓厚氛围,绵绵用力,不搞“一阵风”。要以全员育人理念建设好红色故事宣讲队伍,提高讲好红色故事本领。党员、干部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指导教师、学生、家长讲好红色故事,在青少年心田烙下红色印记、补充红色营养,促进红色种子生根发芽。要与时俱进,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形势,将传统方式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式相结合,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引导青少年扣好扣紧“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志勤学、成才报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4次“下团组”,9次谈“党史”,以“史”论今,语重心长。每一次对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精神血脉,争做优秀的新时代奋斗者。
传承“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自信精神,争做“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新时代奋斗者。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充满自信的政党,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人民、源于实践的客观自信。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破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成功实践带来了满满自信;党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也离不开人民的拥护,不管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经济腾飞的和平年代,中国人民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共产党人最坚定的支持和最持久的自信。步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未来和民族复兴翘首期盼,共产党人要继续在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中传承自信而不自满的红色基因,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传承“不懈奋斗,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争做“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新时代奋斗者。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克敌制胜、赢得成功的制胜法宝。在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曾长时间处在强大敌人围困之中,面对敌强我弱的严重困扰和生死存亡的艰难决策,中国共产党人凭着自己不懈奋斗、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积极担当、务实笃行,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顽强奋斗、一往无前,在革命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共产党人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学习红色精神,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红色能量,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解决好创新能力不够强、城乡发展差距大、民生领域短板多、改革攻坚任务重等问题,努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永远奋斗。
传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争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新时代奋斗者。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群众利益不断奋斗的斗争史,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也是共产党人一贯秉持的优良政治品质。不论是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战场英雄,还是扎根基层、为民解忧的基层干部,都在立足自身岗位,默默无闻地践行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拔穷根的好干部焦裕禄,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樵夫”书记廖俊波,投身基层、为民服务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等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都在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一曲曲无私奉献的时代之歌。奉献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党员干部要继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探寻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奉献精神,跑好为民服务、为民奉献的接力赛,取得经得起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好成绩。
3·15的主旨是维权打假,守护消费安全。党史学习亦要行“去伪存真”之道,切忌耍“假把式”、摆“花架子”,要明白唯有真思真学,方得真知灼见。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要做到脚踏实地、深入体味、潜心研究,把从党史中汲取的智慧和能量作为“燃料”,烧旺三把“真”火,让爱党忠心更炽热、为民初心更闪亮。
重走革命圣地,燃“真心许党”之火。百年党史,浩如烟海。当年见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人和事,皆随岁月的流逝,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留有党早期活动和艰苦斗争遗迹的建筑、物品仍存于世。党员干部工作之余,不妨为自己开设一堂“现场教学”。追寻党的足迹,到革命遗址游览瞻仰、到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一栋栋承载历史的建筑、一件件留有战斗遗迹的物品、一段段扣人心弦的讲解中探访革命历程,领略先辈风采,接受红色洗礼。从而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永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情怀,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聆听红色故事,燃“真情奉献”之火。拨开尘封的烽火岁月,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映入眼帘的是无产阶级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画面,耳畔响起的是无数传承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红色故事”。为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侵略压迫,在长征前夕忍痛将幼子托付他人的毛泽东、贺子珍夫妇;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人生信条的雷锋……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一心为民,矢志奉献。广大党员干部应将红色故事中蕴含的伟大“精神”转化成“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强大“动能”。以“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和“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不断为百姓解难题、谋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纯正、幸福感更有成色。
悟透党史规律,燃“真抓实干”之火。历史的魅力在于它既记录过往,又指向现实。党史的学习过程中,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亦不能沉浸在细枝末节中一叶障目。要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地阐述党史,一分为二地分析党史,科学准确地研究党史。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入学习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增强理论休养、提升斗争本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当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担历史重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践行初心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出生后我们因不同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养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九州大地有了初步的认知和观感。但参加工作后再沿用这种“三观”来深入感知社会变革、推动改革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对于当代党员干部来说,有一个能奉为圭臬、奉为标准的“三观”比“六神无主”不明白、“七上八下”瞎忙活更加值得推崇,因此向党史寻经验、开思想就显得十分重要。
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它积淀着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蕴藏着资政育人的丰厚滋养,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加充实、丰富、精致、正确的“权力观、政绩和事业观”。
用党的故事启迪好为民谋利、清清白白的“权力观”。1948年9月29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与敌人在兴城郊外鏖战三天,纵使是在忍饥挨饿、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深入浅出”的搏杀也不曾摘下老百姓的一颗苹果,战斗胜利入城后也是不曾占用老百姓一草一木、一锱一铢。是啊,“空手入城,空手出城”向来是党员干部铁一样的纪律,也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正如总书记所说:“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基本政治素养,无论身居何位,党员干部都要行得端、走得正,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慎独慎微。若是一个人的政治素养、道德情操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用党的故事启迪好为民造福、真抓实干的“政绩观”。2014年中央首次大规模叫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据当时数据显示,全国共叫停663个“政绩工程”,发现436起弄虚作假问题,查处418名个人。但放眼近年,“政绩工程”依然屡见不鲜,如贵州省独山“天下第一水司楼”,陕西韩城“鲤鱼跃龙门”,江西为应付检查“一夜成林”等,这些工程除了能满足了少数人的利益需求外,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最后来埋单的也是当地老百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做根深蒂固的“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用党的故事启迪好人民至上、务实担当的“事业观”。我们党员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但是作为党员就要为了群众的利益把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放在第一位。你是否记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是否记得“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勇挑重担、行善助学的张桂梅?又是否记得“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舍身忘我、心系群众的黄文秀?是的,他们为了人民担当作为、为了工作舍生忘死的事业精神正是当代党员干部都应该尊崇的时代精神。要成为优秀的党员干部就要用他们干事创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去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并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看待事业,忠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勤勤恳恳、实事求是干好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的这件大事。
党的故事,能述说经验、启迪智慧,更能洗涤心灵、振奋精神!如今春天已至,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为了更加欣欣向荣的中国发展,为了实现更加伟大的“中国梦”,让我们乘着百年党史风华,展翅翱翔!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百年党史凝聚着革命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集万千精髓于一身。党员干部当从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情怀、赓续红色血脉,从而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提升“为民意识”,筑牢“政治意识”。
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意识,不断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次重大风险挑战。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不能因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停止不前,要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生命力迎接新征程上的挑战。
发扬红色情怀,不断提升为民意识,坚持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就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动力来源。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听得进群众的意见,记得住群众的建议,从思想上重视群众说的每一句话。要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不搪塞敷衍,不推诿扯皮。走访慰问要多“上心”,切忌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要让群众真正感到温暖;入户宣传要多“用心”,切忌照本宣科、蜻蜓点水、应付了事,要让群众从心底里真正理解。常思为民之策,常修为民之心,以百姓心为心,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同普通老百姓同坐一条凳、同耕一方土,全心全意当好老百姓的“服务员”而不是“官老爷”。党员干部要善于处理好群众之间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从而在“一枝一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为民意识。
庚续红色血脉,不断筑牢政治意识,永葆“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既是政治标准,也是实践要求,更是党员干部不可缺少的政治灵魂。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绝对忠诚”不仅要求我们体现在认识和思想上,更要融入到灵魂和血脉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党员干部要学会以党史为“养分”,时刻补足精神之“钙”,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政治方向,严守政治规矩。要自觉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做人做事讲原则,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将党史的精髓学得入脑入心,通过反复细致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基础。
自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各地纷纷采取看、听、读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了取得学习实效,一些单位要求党员干部根据学习内容撰写心得体会。党史学习教育要想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就要让每一次的感悟由心而发、掷地有声。
要用“心”悟“新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通过学习党史,能够让我们充分认识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勇气,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进而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与时俱进地创新思维和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对于学习党史党员干部既不能摆着“雨过地皮湿”的傲慢姿态,也不能抱着囫囵吞枣的敷衍心理,要做到用心用情,做到弄懂悟透。既要“通上情”“知下情”,又要“熟内情”“懂外情”,结合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国内国际形势掌握党史,把党史中的经验做法和精神内核了然于胸,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实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目的。
要用“心”写“新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得体会应是真实感受的反映,只有用心才能写出写好写透“新得”。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心得良莠不齐,有的党员干部学后反复回味,做到真学真思真感悟,以文字为介,坐而“华山论剑”,在一来一回中品鉴招式、取长补短;有的化身“文字搬运工”,只看字数不看思想,东拉西扯、避重就轻、学做脱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得”不能坐而论道,要建立在丰富的素材,充分的思考基础上,要将学习党史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结晶,在时代需求和自身实际的大熔炉中千锤百炼。但要注意的是“新得”中的“新”不是脱离实际地哗众取宠,而是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或是见微知著,以文字的方式给人以启迪,这样的心得体会才有意义。
要用“心”践“新得”。心得体会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思考,不能简单“一写了之”。有的党员干部对待心得体会有口无心,说大话讲空话,恍若身处空中楼阁,不考虑现实情况自说自话,把“心得”变吹嘘。有的党员干部“任你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不顾时事变迁,把心得体会“打打补丁”换个名头了事,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油条”思维。因此,党员干部要从时代发展、岗位需求出发,把撰写心得体会作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跬步之功,把“新得”作为接续奋斗、谋事干事的路线图,将上级的指示精神和个人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汲取党史精髓,用新观念、新思维去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样才能让“新得”变真得,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从党史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应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持续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为党史学习教育添一把“火”、助一把“力”,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
在丰富内容形式中点燃“兴趣之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语”近人》播出以来之所以引起热烈反响,重要原因是能用通俗鲜活的语言把深邃的思想内涵讲透讲活,引发了党员群众的学习兴趣。百年党史博大精深,由浅入深才能渐入佳境,一味啃书本、钻理论容易造成畏难情绪,需要在丰富内容形式中实现“任务”向“兴趣”、“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组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可采取“书籍+影视”“课堂+现地”“讲授+体验”等形式让党史学习有“声”有“色”、可观可感。让党员干部从革命遗址的身临其境中体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忠贞无畏,从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体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从贫困地区的巨大变化中体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让党史学习教育开卷有益、开卷有趣。
在改进方式方法中培养“习惯之力”。奥维德曾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学习强国”之所以取得良好推广使用效果,重要原因是建立了与学习行为直接挂钩的积分评价体系,让许多同志养成了每天登陆平台看新闻、学理论、做题目的习惯。党史学习内容浩如烟海,光凭个人兴趣可能会出现“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等问题,需要在改进方式方法中实现“计划”向“习惯”、“突击学”向“长期学”的转变。在利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集中教育时机的同时,可通过在线推送“今日必读”“每日一题”督促“天天学”,编制下发“应知应会”“口袋读本”保障“随时学”,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保证常学常新。要科学划分阶段、量化考评细则,通过党史知识测试、心得体会展评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防止个别同志“划水”“打酱油”,在潜移默化中让党员干部“一日不学,若有所失”。
在浓厚学习氛围中形成“众人拾柴”。荀子在《劝学》中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我国新冠疫苗研制之所以处于领先水平,重要原因是以陈薇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奋进。党史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验智慧的结晶,光靠“单打独斗”难以持续向深向实,需要在浓厚学习氛围中实现“群体”向“团队”、“自己学”向“共同学”的转变。在抓好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可设置流动红旗,以党小组为单位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结对互助、讨论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思想交流碰撞的火花中凝聚共识、拓宽思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走出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小圈子”,通过走访联系群众、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见建议,让党员干部在办实事、解难题中学有所获、用有所得。